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歐洲各國的經濟活動帶來了嚴重影響。一方面,很多企業的訂單無法按期完成,影響了企業的收益;另一方面,材料、能源以及國際物流等成本的上漲,加劇了企業負擔。疫情帶來的長期負擔還導致歐洲一些制造廠相繼停產或關閉。制造業和加工業作為印刷行業的最大驅動力(占印刷訂單量的86.4%),其產量的下降直接影響著整個印刷行業的發展。 一、疫情下歐洲印刷行業面臨的挑戰 據德國印刷和媒體工業聯合會(Der Bundesverband Druck und Medien e.V.,簡稱“BVDM”)2021年4月發布的行業調查報告,參與調查的近800家歐洲印刷企業在疫情的影響下,銷售和利潤均明顯下降,只有14%的企業在2020年的銷售額保持不變或有所增加。2020年初,80%的企業為了繼續生存,大幅裁減員工;2021年又有37%的企業大幅裁員;58%的企業計劃2022年繼續減少勞動力。由于歐洲大部分小型企業缺少現金流和財政支持,不能迅速地調整生產來應對危機,其遭受的損失更為嚴重。45%的小型企業表示,2020年其利潤下降了20%以上,超過50%的小型企業2020年銷售額不足100萬歐元?傮w來說,2020年歐洲印刷行業面臨著重大挑戰。 01 材料供應及物流影響 歐洲的紙張、紙板、油墨等印刷原材料主要由外國(非歐洲)中間供應商提供。例如,包裝印刷中使用的鋁箔、薄膜以及油墨中溶劑的化學成分異丙醇(IPA)大多從中國進口,紙張、紙板也多由我國或東南亞等國加工生產。隨著疫情的蔓延,很多工廠限能減產甚至停工停產,導致原材料、能源成本急劇上漲;同時,隨著防疫管控的加強,捷克共和國、瑞士等歐盟多國實施了邊境關閉政策,限制了貨物的運輸,國際貨運價格也不斷上漲。此外,一些食品包裝的重要生產材料,例如柔印中用來稀釋油墨和清潔機器的合成乙醇,在疫情期間被用來生產消毒劑,因此歐洲很多印刷企業對該材料的短缺產生了擔憂。 面對材料供應問題,歐洲柔版印刷商協會(FTA)與歐洲印刷行業協會(Intergraf)共同呼吁歐洲各國要提前做出預案,以確保合成乙醇的供應。此外,很多的歐洲紙張企業通過加快產能調整,以減少進口材料供應的影響。德國聯邦經濟發展與對外貿易協會主席Michael Schumann、紙張批發商倡議讓市政府收集廢紙,為德國企業提供再生紙的生產材料。在2021年11月“High Volume Printers Forum”印刷論壇上,卷筒紙膠印機和凹印機的生產企業表示,從疫情產生的長遠影響來看,紙張、油墨和能源的價格還會更高,所以他們不得不調高印刷產品的銷售價格來減少公司的損失。面對印刷企業持續提高印刷品價格行為,BVDM首席執行官Paul Albert Deimel博士強調:“印刷企業只能積極和公開地與客戶進行價格上的溝通。任何企業不能通過低于成本的報價來維持業務和市場,這樣做只會危及到公司的生存。”由此看來,面對供應鏈中斷、昂貴的材料采購成本和交貨延期的壓力,印刷企業除了提高印刷價格也別無選擇。 02 商業印刷市場影響 為了更好地防控疫情,歐洲各國實施“封城”政策,關閉了部分公共機構、學校和零售店鋪,取消了商業演出、貿易展覽會、節日慶典等大型活動。自2020年以來,西班牙馬德里Fespa全球印刷博覽會、德國萊比錫印刷與媒體日、杜塞爾多夫德魯巴展會、康斯坦茨的ProFlex、荷蘭烏得勒支EMPACK展會、瑞士盧塞恩的Hunkeler創新日等影響全球行業發展的大型展會都被推遲或取消。廣告產品占歐洲印刷品總量的40%,其產量的減少導致歐洲很多商業印刷企業遭受嚴重打擊。產品圖冊、宣傳單、參展海報、墻貼、標語、易拉寶和展示板等商業產品的印制需求大幅減少。歐盟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0年4月歐盟商業印刷產量(不包括英國)與疫情前的平均水平相比急劇下降了31%,雖然2020年6月、7月稍有復蘇,然而隨著第二、第三波疫情的大爆發,很多企業又陷入了停滯狀態。 歐洲的餐館、博物館、音樂廳、劇院等休閑場所,以及旅游業都受到了沖擊。特別是2022年年初奧密克戎變種病毒的傳播,2022年1月中旬德國、瑞士、奧地利等歐洲多國又推行了“2G-plus”抗疫規則,這是在“2G、3G”規則基礎上的一種更具限制性的通行證模式,即在餐飲、體育館、議會等公眾場合以及進出邊境時,不僅要出示完整的疫苗接種證明,還必須提供陰性檢測證明。這些規則進一步限制了人們的出行活動,導致市場需求量驟減,很多客戶推遲或取消了原有訂單,一些印刷企業不得不中斷。根據圖1所示的BVDM調查數據,自疫情以來,歐洲印刷市場受到影響最大的原因是訂單減少。有75%的印刷企業表示,他們因訂單取消或推遲受到了“強烈影響”。此外,因原材料、半成品、生產設備或其他成分缺失而導致的供應問題,以及雇員較少也是制約印刷企業發展的主要因素。 圖1 疫情對歐洲印刷企業的主要影響
二、德國印刷行業的發展狀況 盡管歐洲印刷行業面臨著巨大的挑戰,但一些印刷企業根據自身情況迅速調整后,經濟狀況有所改善。根據德國伊弗經濟研究所(Ifo)提供的數據,隨著第一輪防控封城,疫情對德國商業環境和商業預期指數的影響在2020年4月最為嚴重,如圖2所示。許多消費者經歷第一輪疫情的慌亂之后,開始有意識地儲備更多的生活用品。因此,2020年第二季度起,包裝印刷需求量有所回升,商業環境和業務預期指數自4月起呈總體上升趨勢,而疫情爆發引起的暫時性停工停產,導致實際業務水平(經營狀況)雖然有短暫下降,但經過季節性調整后總體也呈上升趨勢。與2020年同期相比,德國印刷行業經營狀況指數在2021年增加了21個百分點;2021年12月的數值也高出了2020年2月危機前的數值?傮w來看,疫情持續近兩年后,德國印刷行業經營狀況自2021年7月逐漸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。 圖2 2020~2021年德國印刷行業發展狀況
|